历史小说 其他类型 穿成农家女:我在边疆开食肆:沈芋沈豆番外笔趣阁
穿成农家女:我在边疆开食肆:沈芋沈豆番外笔趣阁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疯小米

    男女主角分别是沈芋沈豆的其他类型小说《穿成农家女:我在边疆开食肆:沈芋沈豆番外笔趣阁》,由网络作家“疯小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回到家,沈麦冲到水缸前,拿起水舀子就要喝水!“等下!”沈芋在后面大喊一声!接着沈芋就冲过去,朝着沈麦的屁股,狠狠打了一巴掌!“我怎么教你的?你忘记了?!”旁边,从屋里冲出来的二米和三豆,在旁边乐得拍巴掌:“二哥不听话,被大姐揍啦!”沈麦捂着屁股,满院窜,沈芋跟在后头,抓了个鸡毛掸子,在后面追,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二哥,我晾着水啦,快来喝,阿娘阿姐也来喝水。”沈米今年七岁,小家伙聪慧得很。喝了水,擦了汗,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吃了饭,开始算账。今儿柳叶茶和酸梅汤都做的比平日少,怕卖不掉,饭团只做了三十五个,因为海苔碎没有了,也是怕卖不完。不过,多做了几十个竹筒的柠檬水,所以今日和前几日的收成堪堪打平,卖了二百零二文。而且现在没有驴车,下午...

章节试读

回到家,沈麦冲到水缸前,拿起水舀子就要喝水!
“等下!”沈芋在后面大喊一声!
接着沈芋就冲过去,朝着沈麦的屁股,狠狠打了一巴掌!
“我怎么教你的?你忘记了?!”
旁边,从屋里冲出来的二米和三豆,在旁边乐得拍巴掌:“二哥不听话,被大姐揍啦!”
沈麦捂着屁股,满院窜,沈芋跟在后头,抓了个鸡毛掸子,在后面追,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二哥,我晾着水啦,快来喝,阿娘阿姐也来喝水。”沈米今年七岁,小家伙聪慧得很。
喝了水,擦了汗,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吃了饭,开始算账。
今儿柳叶茶和酸梅汤都做的比平日少,怕卖不掉,饭团只做了三十五个,因为海苔碎没有了,也是怕卖不完。
不过,多做了几十个竹筒的柠檬水,所以今日和前几日的收成堪堪打平,卖了二百零二文。
而且现在没有驴车,下午出不去了。
否则还能多卖点。
沈芋把钱推给爹娘:“阿娘,你收好,我去冲个澡,热死我了!”
“快去!一会儿我也洗洗。”沈母朝她挥了挥手。
“阿姐,热水烧好了,二哥给你提过去了!”二米带着三豆趴在门口,露出两个黑黄的小脸蛋,笑得可爱。
沈芋走到门口,在二米三豆的额头,各亲了一口:“哎呀,真是咱们家的小宝贝!”
羞得二米三豆捂着额头,红着脸,哈哈笑着,跑回屋里去了。
沈芋回到自己的房里,霍祁还在昏迷的,不过,现在侧着身子,窗户也开着。
她心里有数,能把一个大男人翻过侧身二米是做不到的,定是自己爹爹在照料他。
地上放着一盆水一条布巾搭在盆沿上。霍祁的后背清清爽爽,一看就是擦过几次汗的。
沈芋心中一片柔软,她洗干净布巾,又从脸到脚给霍祁擦了一遍身子。
“今儿太热了,也没有驴车,所以就早些回来了,准备的东西都卖光啦!所以你不用担心,在家里好好养着。晚上,我煮点青菜瘦肉粥,好不好?”
给霍祁忙活完,沈芋从柜子里拿出自己仅有的两套换洗衣裳,去了木屋。
老规矩,大麦二米三豆齐刷刷地坐在外面守着。
沈芋洗完澡出来,就发现二米三豆走到哪都捂着自己的脑瓜子。
“你俩干啥呢?脑瓜疼吗?”沈芋擦着头发,不解地问。沈父沈母就在一旁笑弯了腰,只有大麦一头雾水。
“阿姐,他们俩说要捂紧了,不然就飞走了!什么飞走了?阿姐?”沈麦想破了脑袋。
沈芋一下子就想明白了:“二米三豆过来!”
两个小家伙就捂着脑瓜,“噔噔噔”地跑过来,一脸羞涩地趴在阿姐的腿上。
“不用捂着,他们跑不了的,已经种在你们脑瓜上了,放心吧!”沈芋摸着他们枯黄的头发,想要赚钱的心又活了起来。
“阿娘,你不是去洗澡吗?去吧。”沈芋把几个小家伙弄走。
“这会儿凉快一些了,还有最后一亩地,我去种了。你就在家做晚饭吧。”沈母一边说一边穿鞋子。
“你等等我!我也去。”沈芋用一根树枝挽起头发,就回屋穿衣裳去了。
结果,再出来的时候,三个小家伙也都准备好了。
于是,深大金留着家里照顾霍祁,其他人一起都下地插秧去了。
他们种的是晚稻,现在是六月份,十月中旬就能收了。
虽然已经过了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但火辣辣的太阳依然威力不减。路边的大树,叶子都都蔫吧地打着卷儿,路上也有下地的村民,沈芋就让三个崽崽热情地喊人。
自己只是礼貌地点头,微笑,叫人,就可以了。
社恐,没办法。
况且,有些人她也不认得,因此沈母见了人,就赶紧指使三个小崽崽叫人,自己跟着就是了。
到了自家的地头,稻田里的水都恨不得冒着热气。
沈芋戴好草帽,用一块软布巾做成口罩蒙住脸,又把插秧专用的水鞋用绳子绑紧,才下到田里。
没办法,现代的沈芋就怕那些软体动物。
除了三豆在田边挖野菜,其他人都插秧去了。
这时,旁边地里沈大金的二弟和二弟妹也来了。
因为沈大金在战场上落下残疾,家里孩子又多还小,唯一一个闺女还嫁了个活死人,又回娘家来了,成了全村人的笑柄。
为此,沈老太就做主,把沈大金一家分出去,并立好了字据,今后不用老大一家养老,还做主留下了沈大金五十两银子的抚恤金。
沈二银看着自家大哥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除了大嫂,没一个能干的。芋头倒是大,可是地里活不行,如今越发没有样子了。
“哟,这是谁啊?捂得这么严实,咋啦,没脸见人呐?”沈二银的媳妇白了沈芋一眼,嘲讽道。
沈母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
本来自家男人残了,兄弟姐妹之间不应该互相帮助啊?这一家子倒好,把人赶走,抢走抚恤金,今儿还敢刺挠自家的大姑娘,她能饶得了她!
“我们一家堂堂正正做人,到哪里都直的起腰,抬的起头!不像有些人,脏心烂肺,尽在背后做些恶心事!哦也对,你一个乡下无知妇人,又怎么会知道防晒呢?”
沈母说完,把草帽戴正,自己也从口袋里拿出一条布巾,戴在了脸上。刚刚芋头给她的时候,她嫌热,还不想戴呢!戴上以后,太阳晒的脸确实不那么疼了。
沈母借着甩给她一个白眼,继续插秧去了!
一番话连敲带打,把个前弟妹堵的哑口无言。
沈二银媳妇气得鼓鼓的,越发觉得太阳太晒了!晒得脸疼!
她气得把手里的秧苗一扔,叉着腰就开骂:“你防的什么晒的,我是不知道了,你娘俩防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家里两个不中用的废物,活着也是浪费粮食!你们娘俩还不是夜夜守活寡!真是可怜呐!......”
沈二银媳妇话音刚落,就见那个蒙的严实的大侄女,猛然冲了过来,带着泥巴的巴掌,狠狠扇在了她黑红的脸上!

她说的话,勿要说沈父不信,便是沈麦和沈米也不信。
小家伙太小。
几文钱在她眼里也算赚了钱。
“芋头......秋兰,你们今天?”沈父试探,视线先是落在沈芋身上,见她不说话,又落在沈母身上。
“嘿,一回家只顾忙活,倒是忘了和你们讲了,今儿早上准备的东西都卖完了,赚了一百多文呢。”沈母美滋滋,天知道昨晚她还担心东西卖不完怎么办。
都已经做好中午留在县城的打算。
却没想到,不仅卖完了,还有人恋恋不舍,那架势生怕她们下午不出摊。
沈母和沈父几人分享。
“才进城门,芋头做的吃食就卖出去十几份。”绘声绘色同他们讲城门口发生的事儿,“那句话说的真好,塞什么......哦对,塞翁失羊......反正就是遇到坏事儿,说不准下一秒就发生好事儿呢?”
沈芋惊讶于沈母的表达能力,默默补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对对,就是这什么马呀羊呀的。”
“阿姐这么厉害!”
“我刚刚就和你们说了,你们还不信。”小家伙白了沈麦和沈米一眼。
沈麦和沈米笑得羞怯。
他们哪儿知道生意这么好做。
明明村里人都讲......嗐。
“娘,我们轮番陪阿姐去县里好吗?”
沈米渴求。
“你才多大,你跟着去,你阿姐还得操你的心。”沈母想也没想便拒了,“快吃饭。”
说着,拿起一个饭团,咬了一口,她忽然道:“芋头,那守城的饭团?”
“娘放心,我单独包起来了。”
吃过饭,一家人又忙活起来,水缸里的水用完了,沈母带着沈芋去挑水,沈麦和沈米则在家中洗涮。因下午只麦柳叶茶和酸梅汤,沈芋打算多做一些。
上午柳叶茶和酸梅汤都卖的不错,反而是饭团最后才卖完。
未时三刻,沈芋和沈母又坐上驴车,趁着村里人都还在家休息,赶往县城。
并非她们怕见人,只是不想徒增烦恼。
但这事儿瞒不了多久,今早她们出门,没惊动旁人,和他们相邻的人家却是听到了,沈麦沈米下地时,那户人家还试图从两人口中打探消息。
等到摆摊的位置,已是未时末。
两人还没收拾好,就有人来卖,正是上午那位恋恋不舍的小兄弟,也是今早沈芋母女在这儿卖饭团,第一个过来问的客人。
“姑娘来筒酸梅汤。”
这人二十出头的模样,瞧着似做苦力的,一身深褐色短衫,说话却文绉绉的。
“好。”沈芋应声,“只要一筒吗?”因他巨大的反差,沈芋对他印象深刻,“对了,竹筒可以免费换柳叶茶。”
“我晓得。”这人摸了摸脑袋,从一旁地上拿起几个竹筒,“换的柳叶茶能用竹筒装吗?竹筒算我买的。”
“郎君说笑了。”方才她和沈母去问了问碗的价格,最便宜的也要两文钱一个,她暂时......还是用竹筒吧,今上午是赚了一百多文,但这是因米、酸梅汤粉不花钱。
签到全靠运气。
用完酸梅汤粉,酸梅汤需要成本、饭团也需要成本。家里粮食也不够吃,还需再买些。哪儿哪儿都需要钱。这会儿竹筒收费将来呢?总不能一个竹筒真按一文钱算吧,她现在一筒柳叶茶才卖一文钱,不如将这点当做区别于其他摊铺的福利,吸引客户。
“一筒酸梅汤,三筒柳叶茶,我帮您用绳子绑在一起还是?”
“有劳姑娘了。”
“客气。”
沈芋利索拿出绳索将四个竹筒绑在一起。
“姑娘明儿是几点来?”
“还是今早那个时辰,郎君拿好。”沈芋把绳子一端递给对方,“郎君是县学学子吗?”对方闻言怔愣片刻,迟疑点头,“在下闻子铭。”
沈芋身后,沈母惊讶,余光悄悄落在闻子铭身上。
他许是注意到了,讪笑后解释,“家中窘迫,母亲腿疾复发,出来谋生。姑娘是有什么事吗?”沈芋摇头。
“在下唐突了。”话落,闻子铭提着竹筒离开。
申时初,随着日头鼎盛,来买茶饮的人愈发多,有上午打下来的基础,不到两刻钟,酸梅汤和柳叶茶便都卖完了。
母女二人没急着回家,沈母在原地守着东西,沈芋去了另一条街,她打算买些白面再买点肉。
白面比米贵许多。最次的一斗也要二十九文,好一点的三十五文,精细面粉一斗要四十四文。整整比米价高出一倍。
瞧着价格,沈芋沉默,她又看了眼小米的价,只稍稍比白面低一些,“有麦子吗?未脱壳的。”伙计摇头。
看出沈芋的窘迫,伙计犹豫道:“姑娘不如买米,咱们这儿米便宜。”
沈芋摇头,她本是想试着做些面食,这价格......罢了,她还是做米糕吧,难怪一个炊饼要两文钱,“肉铺在哪儿?”
“姑娘顺着这个方向往前走,不久就能看到。”沿着伙计指的方向,沈芋走了一二百米就看家肉铺,问了价格后,沈芋再度陷入沉默。
果然,她就不该信那些种田文。
一个个赚了钱后,必定先买些肉庆祝,最便宜的鸡肉一斤都要二十八文钱。
她是赚了二百多钱。不是赚了两千多钱,家里大人小孩加一块儿一斤肉够谁吃?
狠了狠心,沈芋要了两斤肉,和店家打了许久口头官司,最后以四十八文拿走了那两斤肉。
回去的路上,沈芋心里还止不住肉疼,然家里小的小,病的病,总需要吃点好的补补身体,尤其是沈父,沈父受的伤其实并不算重,好好养养,未必没有站起来的可能。当然上战场是不可能了。
等她回到摊位,沈母得知她买了两斤肉,眼睛都瞪圆了,“今儿肉便宜?”
“二十四文。”
“......”
沈芋只感沈母看她的眼神,宛如看败家子,“才赚了几个钱?”沈母一阵心疼,在得知沈芋还要买米后,心更疼了。
“芋头,咱们家种着水稻呢。”
“娘,做饭团每天需要几斤米,不买咱们家米不够用。”家里原本就只有几十斤米,他们省着些吃,能吃两个月左右。但加上做饭团。那几十斤米够呛。
“娘问问大舅他们,看他们卖米不卖。”店里米忒贵了,一斗十八文钱,这价钱足够在村里买两斗了,不脱壳的能买三斗。
“别问你大舅了,问你二舅,你二舅和二舅妈不闲话。”
“好。”沈芋穿来这一月只见过大舅,没见过二舅,这才提议沈母问大舅买米,若是问旁人买,谁家不种地?晓得你买那么些米,可不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徒惹一堆事儿。

不过,今日的系统倒是给了沈芋一个惊喜!因为今日系统给了十个柠檬,还有一小袋子的冰糖!
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所以,沈芋试着先用三个柠檬做了冰糖柠檬水,用井水镇了一下,新鲜的柠檬一切就爆汁,酸甜的味道直冲味蕾,让人忍不住口舌生津,再加入冰糖,酸酸甜甜,清凉又解暑!给家里留了一碗,其他的,沈芋都背走了。
沈芋在心里,为系统吹了好一阵的彩虹屁,保证每句都不重样的!而且一再强调,自己的系统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系统!是世界上最好的伙伴!没有之一!就是最好!
毕竟,谁都希望被肯定被表扬不是?
吹完一通彩虹屁,沈芋觉得自己的心情都好了很多。
因为今日没有驴车了,所以沈芋就决定要走着去。
她背着饭团和柠檬水,沈母和沈麦各自背着竹筒茶,一路往县城走去。
到了城门,今儿又是沈芋熟悉的几个官差大哥。
想了想,沈芋笑眯眯地拿出四筒柠檬水,递过去:“官爷,这是您上次落下的竹筒,你收好”,沈芋又掏出三文钱,“我们的入城费!”
那大高个大哥笑着点点头,接过竹筒,在两人错身的瞬间,说道:“哎,老二,今儿,县城那个致远书院是不是学子休沐啊?”
另一人心领神会:“没错,这会儿学子们刚下学!”
沈芋冲他们笑了笑,挑了挑眉梢,冲他们比了个大拇指!
入了城,打听了一下,沈芋背着饭团和柠檬水去了书院门口,沈麦背着柳叶茶和酸梅汤依然去了昨日那个货场外头。沈母背着柳叶茶和酸梅汤去了原来摆摊的地方。
不过,沈芋已经嘱咐过她了不要和闻子铭发生争执,因为一旦争执起来,闻子铭必然会拿自己母亲生病,自己是个孝子来说事,那样就会帮他卖得更好!毕竟,人,都是同情弱者的嘛!
沈母去到的时候,闻子铭已经在卖了。
他应该有生意,但必定没有沈芋卖得好,因为他做不出自己的口味!时间久了,客人就跑光了!
沈母刚把东西放下,就有老顾客看到了!
“哎呀婶子,你咋才来?快快快!摆出来,我今儿就像想喝你家的酸梅汤,酸甜可口,解暑去热!”旁边拿着草帽扇风的男人急切地冲过来。
“好好好!来了,给你一筒!两文钱!”沈母赶紧拿了一筒酸梅汤,递过去。
“婶子,我要三筒酸梅汤,再来一筒柳叶茶。”
“好来,我给你绑起来。记得喝完以后,竹筒也能回来换酸梅汤!”沈母耐心地嘱咐到。
“好来!还是您家的味正!”男人提着酸梅汤匆匆走了。
沈母看了对面的摊子一眼,没忍住,翻了个白眼,接着开始吆喝:“酸梅汤、柳叶茶,味道正宗,解渴又好喝!快来尝尝!”
自家闺女好不容易找到的赚钱路子,自己得帮她把老顾客留住!
闻子铭拿因为卖的更便宜,所以也有一些贫苦人家的汉子去他那里买的。
沈芋穿着洗的干净的青色衣裙,戴着一顶草帽,背着一个背篓,来到了致远书院的门口。
此时,书院门口停了不少的马车牛车驴车,还有很多学子是自己背着背篓,三三两两走路回家的。
沈芋找了书院外的一个石桌,把装饭团的笼屉打开,一阵夹杂着荷叶清香的香味扑鼻而来,又打开了一个装柠檬的竹筒,酸甜的味道,在这夏日的阳光下,格外冲鼻子。
“请问你这卖的是什么?”一个年轻书生走了过来。
沈芋一看,来生意了!
于是,赶紧介绍:“这是饭团,米饭里面加了炸香的花生碎,甜的还加了饴糖,咸的加了炒香的咸菜丁,一文钱一个。这是冰糖柠檬水,这可能是外邦的东西,我的也是别人送的,酸甜可口,两文钱一筒。”
“闻着这味,我都流口水!给我来两个甜饭团,两筒柠檬水。”
“外邦的?我看书上记载,这柠檬好像是西洋那边才有的!快快快!我要两个饭团,,一甜一咸,再要四筒柠檬水!”一个看着很有钱的学子挤到了前面。
“我也要,我也要!”
“别挤!阿姐,给我留一筒!”
很快,三十筒柠檬水全部卖光,就连饭团也一个没剩!
一个圆脸的青年当场就吃了一个饭团,喝了一筒柠檬水,结果大喊一声:“太好吃!阿姐,饭团和柠檬水还有吗?”
沈芋遗憾地摆了摆手:“没有了!全卖光了!不过,家中倒是还有几颗柠檬,改日我做了柠檬水再来你们这里。”
圆脸青年说道:“用不着改天,我们后日上学,你后日中午来就行。”
“那成!我后日再来!”沈芋痛快地答应了。
沈芋背着东西离开了,很多没有买到的学子就在问这是谁啊?卖的什么?
只有六颗柠檬,否则自己能卖更多柠檬水。沈芋在心中暗暗惋惜。
背着东西,到了城门口,等着沈母和沈麦。此时,正是午时,太阳很烈,沈芋走到一棵树下,拿出一筒柠檬水,小心地喝了一口。真是爽口啊!
抿了抿自己干渴的嘴唇,摸了摸自己发烫的脸,沈芋心中一阵难过。
没有防晒,没有口罩,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没有汽车,没有冰淇淋~
哎,想回去~
用力眨回眼里的泪,沈芋又喝了一口柠檬水。
既来之则安之,这里的人们能努力地活着,自己也一定可以的!
过了没多久,沈麦和沈母一起来了。
看他们的神色,就知道都卖完了。
“阿娘!大麦!”
“阿姐!”
“快来这阴凉地歇会!”沈芋赶紧过去扶着沈母。
他们也好不到那里去,脸色黑红,嘴唇干裂。
“阿娘,咱们自己卖水,怎么还能渴成这样!留一筒自己喝啊!”沈芋赶紧拿出自己留下的那筒柠檬水,递给了沈母。
沈母一看:“这个水好贵的,不喝不喝。大麦,有没有剩下的柳叶茶?”
“阿娘,这个柠檬水,我已经喝了几口了,剩下的你和大麦喝了。”沈芋伸手从大麦的背篓拿出剩下的柳叶茶,也喝了几口。
仨人终于把柠檬水和柳叶茶都喝完了,歇了一会儿,就沿着路边的树荫,慢慢往家里走去。


“做什么做?今天下午在家休息,明天咱们再一起进城!”沈母直接把沈芋按在了家里。
“阿娘,就像你昨儿说的,我们不去,不正好便宜了那个蚊子叫了吗?不过,今儿是做不了酸梅汤了,娘,咱家有绿豆吗?”沈芋边洗手边和目前说着话。
“好像有一瓢来着,不过,平常大家都是拿来喂鸡的。”沈母皱着眉头,使劲想着,那瓢绿豆被自己弄到哪里去了。
后来,两人终于在厨房柜子最里面的布袋里找到了不多的一点绿豆,沈芋的心情肉眼可见的美好了起来!
那就熬绿豆汤喝吧。
把豆子多洗几次,洗干净,加水,开煮!
煮好之后,盛到木桶里,放凉,放糖,然后直接放进水井里冰镇!
柳叶茶直接封在水缸里镇着了。
沈芋看着柳叶茶有些叹息!
本来多么好的一条赚钱的路子!结果好,还没卖几天,就出了仿版了!
你还没处说理去!
简单焖了大米饭,把剩下的四个西红柿炒了鸡蛋,又上了一盘清炒小白菜,午饭就好了
这小白菜是这里最常见的蔬菜,几乎家家户户菜地都种,再就是地里还有葱,有趴地的菠菜,秋冬有萝卜和白菜,反正蔬菜的种类很是贫乏。
但是下柳村背靠一座大山,山上植被丰富,再加上这里靠近云南一带,所以气候一直比较温和,像今年这样比较炎热的也是少见。
因为气候温和,山上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时令的新鲜野菜可以挖。但因为山上有毒的菌类太多,所以当地人还很少到山上去挖菌子,顶多就是去挖点野菜。
沈芋打算再熟悉一下,就去山上转转。
而且天气如此热,恐怕近几日会有大雨。
下午,把绿豆汤和柳叶茶都装进竹筒,沈母和沈芋就又往县城而去。
没想到,又遇到了赶牛车的阿伯,两人就高高兴兴上了牛车。
快到城门口了,才发现城门处排起了长队。
沈芋下车,跑到队伍前面一看,是自己熟悉的官爷大哥上值!大哥偷偷给她说是县城正在给军营筹措粮草,一个时辰之后,粮草从西城门运走,再开这个城门。
太阳明晃晃地在天空中游走,下面排队的人们在烈日下大汗淋漓。
沈芋脑中突然灵光一闪,她一拍脑袋:“阿娘,咱们今日不进城了!”
“为啥?不进城,这些饮子怎么卖的出去?你这孩子,真是有一出没一出的!”沈母又急又热,都被自家大闺女给气笑了!
沈芋趴到母亲耳边,说了几句话,沈母一拍大腿:“还是我闺女脑子好使!我咋就没想到!走走走,咱们现在就去!”
沈芋乐呵呵地给阿伯留了一筒绿豆汤,就和沈母把装着竹筒的背篓背在身前,去排队的人群中去了。
“公子,我这有柳叶茶和红豆汤,要不要来一筒?柳叶茶一文钱一筒!红豆汤两文钱一筒!”
沈芋多了个心眼,故意把绿豆汤说成红豆汤,反正喝的时候是红的!因为这东西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有心人一看就会!
自己就是打这个时间差!
“红豆汤为什么贵?”有人问了。
“因为红豆汤加了糖,好喝又解暑。”
“我来一筒红豆汤!渴死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让进城。”
“就是!那我来筒柳叶茶!”
“好来,您拿好!”沈芋草帽下的眼睛熠熠闪光。
“哎呀,小姑娘,你这红豆汤味道真不错啊!来来来,我再来一筒红豆汤!”
就这样,沈母从队伍后头往前卖,沈芋从队伍前头往后卖,没过多久,两人就碰面了,饮子也卖的差不多了。
“娘,等我一下!”
沈芋拿了四筒绿豆汤跑到城门口:“官爷,这是您几位要的红豆汤,钱我收啦!”沈芋背对众人,晃了晃自己的钱袋子,发出“哗啦”的响声,好像刚刚把钱放进去一样。
几个官爷也笑着,看着这个古灵精怪的姑娘。虽然他们不差这几个钱,但这份心意甚是难得~
“好!回家路上注意安全!”四人看着她,就像看着自家的妹子一般。
“谢谢官爷大哥!”
说完,沈芋就背着背篓,去找沈母去了。
因为阿伯车上还有其他人要进城,所以沈芋就和沈母一起往家里走去。
“芋头,咱这汤不是绿豆熬的吗?”沈母一直想问,这会终于的得着机会了!
“阿娘,你忘了闻子铭的事了吗?”沈芋一句话,沈母就明白了!
“嗯,我闺女说得对,红豆汤!”
接着,母女俩相视一笑,各自心领神会。
到了家,两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沈芋热的先去洗澡了!
洗完澡,看着自己越发粗糙黑红的皮肤,沈芋欲哭无泪!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最简单的办法先上淘米水吧!面霜慢慢再制。
“阿娘,咱们山里现在什么花开得最好?”
沈芋用皂角洗完头,坐在院子里晾头发。
“阿姐阿姐,我知道!半山腰有一棵老树,开满了白色的花!”大麦从鸡窝里跑出来,大声说道。
沈芋眼前一亮:“白色的花?香吗?”
“很香!”
“现在还有吗?”沈芋着急地问。
“当然有,又没有人要!”大麦认真地答道。
“为什么没人要?”
二米蹦出来:“村里的婶婶们都说白花不吉利!”
“就是!阿婆说死人才戴白花!”三豆吃了一口点心,扑到沈芋的膝盖上说道。
沈芋也趴到三豆耳边,悄悄地说:“好的,阿姐知道啦!”
逗得三豆哈哈直笑。
看着妹妹快三岁的年纪,却连路都走不稳当的小身板,还有那黑红粗糙的小脸,沈芋心疼极了。
面脂一定要尽快做出来!
傍晚,沈芋把米泡上,打算明日再做一些米糕去致远书院卖。因为海苔碎已经没有了,饭团暂时没有好的东西加进去。
吃完晚饭,天亮着,沈芋、沈麦和沈母就每人背着一个背篓,往后山而去。
沈芋想去看看那棵树。
如果是她想的那棵树,就把花都摘回来。
拿着棍子,边走边打走草丛里的小动物,几人没多久就到了半山腰,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
果然是它!

沈芋赶紧往前走了两步。
“小娘子,你这米糕是个什么吃食?”那小丫鬟走过来。
“这位姑娘,这是咱们县城独一份的吃食,前几日在致远书院卖了一百多个,姑娘尝尝!”
沈芋用筷子夹了一个白胖松软的米糕,放到了洗净的翠绿的荷叶上,让人一看,就有食欲!
小姑娘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尝了一口,果然松软可口,唇齿留香!
“不错!给我留拿二十个。”小姑娘开始往外拿荷包。
“姑娘,吃不完就少要一些,过夜后就不这么软和了。毕竟一个要两文钱呢!”沈芋还是提醒了她一下。
没想到,这句话居然打动了这个女孩。
“我看你比我大,我就叫你一声姐姐。姐姐,你放心,对我们家姑娘而言,这都是小钱,你这点钱还不够我们姑娘的一杯茶钱呢!姐姐,哪有你这样做生意的,还劝别人别买?”
小姑娘笑得一脸真诚。
“哦对了,姐姐,你这个还去致远书院卖过?”
“没错,那些青年学子都很喜欢呢!”小桃笑得眉眼弯弯。
“难不成那个冰糖柠檬也是姐姐卖的?”小姑娘一脸震惊!
沈芋笑着点点头:“那是我偶然在山上摘到的果子。你家姑娘想要?”
“那是自然!现在,咱们县城都在找这种叫柠檬的果子!在读书人和官宦人家中更为盛行!姐姐,你还有吗?柠檬那种果子?”小姑娘急得扯住了小桃的袖子。
“柠檬现在倒是没有”,小桃一说话,小姑娘的脸色就变成了,“不过我有另一种东西,你家姑娘必定喜欢!”小桃信誓旦旦地说!
“什么?”小姑娘压低声音说道。
“雪花膏。全县城只有我有,而且只有四盒,抹上去,皮肤清爽水润,香味持久。”说着小桃把自己的手伸了过去:“你闻闻。我今天也是第一次用。”
小姑娘一闻,一股悠远的花香缓缓飘来,沁人心脾,久久不散!
“多少钱一盒?”小姑娘压低声音问。
“二十两。而且,我只卖两盒。”小桃眨了眨眼睛。
“行!先给我二十个米糕!我去问问我家小姐!”
“好来,香软蓬松的米糕,您拿好!”
用荷叶给小姑娘包好米糕,又送了她一筒柳叶茶:“我自己煮的柳叶茶,这等粗食,你先尝尝,你家小姐怕是喝不惯的。”
“谢谢姐姐!你贵姓?”
“我姓沈,沈芋,芋头的芋。”沈芋乐呵地笑着。
小姑娘抱着米糕,飞速上了楼。
一会儿,一个端庄中透着妩媚,娇柔中透着纯真的女子下了楼,身后就跟着刚才的小姑娘。
“沈姐姐是吧,我是虞听晚。姐姐唤我听晚就行。”
“听晚,好名字。人如其名。”
“沈姐姐夸奖了。听玉儿说,沈姐姐这里有好东西?”虞听晚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是个南方小土豆,娇软可爱,只是生活的大环境下次,皮肤有些粗糙有些黄,但已经是楼里面上乘的姑娘了。
沈芋把背篓背到后面,从自己身前的布口袋里,拿出一盒雪花膏,打开带走,用指肚抹了一块,然后拉过听晚的手给她抹到了手背上。
那水润,那丝滑,香味,立刻深深吸引了虞听晚。因为现在这个朝代,大部分都用散粉。
“沈姐姐,你这四盒我全要了!”
“可是听晚,我只想卖两盒!我想自己留两盒,因为除了可以抹脸抹手”,沈芋凑到虞听晚耳边,压低声音说道:“还可以抹身上,之后身上也会光滑白嫩香香的!”
“好姐姐,这四盒我给你二百两银子,你卖给我!还有,你这些米糕我全要了!”虞听晚急了。
沈芋咬牙切齿,想了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心:“行,看在咱们这么投缘的份上,我卖给你了!”
从布口袋里拿出四个木盒,那小丫鬟赶紧装到自家的小篮子里,盖上了布巾然后给了沈芋二百两银子,又把四十块米糕全部买走了,单独付了钱。
临走的时候,沈芋叫住了虞听晚:“你的丫鬟叫什么?”
“沈姐姐,她叫玉儿。”
“刚才若不是她认真听我讲话,我也不会这么痛快都卖给你!我这盒是已经用过两次的了,若是不嫌弃,我就送给玉儿吧!”沈芋还是有些心软了。
玉儿看了虞听晚一眼,虞听晚嗔笑道:“看我作甚,还不快去谢谢沈姐姐!”
玉儿一脸惊喜:“谢谢沈姐姐!”
离开“醉月楼”,沈芋把银票收好,放到系统那里去,让它给收着,然后脱着劳累的身体,回了老地方。
沈母和沈麦的米糕还没卖完,对面闻子铭也在。沈麦现在已经能吆喝起来了!
中午了,货场的人陆续出来了,米糕卖的一般,可能没有当初饭团卖的便宜吧。
正准备上前打招呼,却听到一阵喧哗声。只见那几个大汉朝着她们走来,周围小摊主们噤若寒蝉。
“哟,小娘子们,生意做得挺红火啊。”为首的大汉流里流气地说道。
沈芋心里一惊,但面上仍镇定道:“几位大哥,我们小本生意,赚不了多少。”
“少废话,这一片儿归我们罩着,要摆摊就得交保护费。”大汉伸出手掌晃了晃。
沈母吓得躲到沈芋身后。沈麦忍不住小声嘀咕:“凭什么呀。”
那大汉耳朵尖听到了,恼羞成怒就要动手。这时闻子铭走上前来,朗声道:“你们在此强取豪夺,就不怕官府治罪吗?”
大汉们哄笑起来,“小子,你知道我们背后是谁吗?”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远处跑来一群衙役,原来是有摊主偷偷报了官。
看到官府来人,大汉们慌了神。
衙役头目大声呵斥:“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收取保护费,统统带回衙门!”
一些衙役带走了几个大汉,其中那个领头的衙役来到沈芋的摊子前,看了看白胖的米糕,问道:“你就是沈家妹子吧?”
沈芋立刻往前走了几步:“这位大哥,我就是沈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