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女频言情 重生五零:打猎起家,崛起四九城 全集
重生五零:打猎起家,崛起四九城 全集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宝珠道长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振华董秋兰的女频言情小说《重生五零:打猎起家,崛起四九城 全集》,由网络作家“宝珠道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孙庄,孙老憨家。孙老憨黑着脸瞪着王振华。他刚吃完饭,正准备上床跟老婆亲热,不速之客提桶拜访,邀请他去地里抓老鼠。拎个破木桶就能抓老鼠?夜里怎么抓老鼠?如果不是欠王振华姥爷人情,他早就把王振华轰出去了。“振华,你到底想干什么?”孙老憨哭笑不得。他指着墙上的步枪,“我的枪不卖,也不借,你赶紧回家睡觉。”“老爷子,我不是为了枪。”王振华陪着笑,“我的全自动捕鼠陷阱,可以零成本抓老鼠,躺着就能赚钱。”孙老憨打个哈欠,“别闹了,你快回家睡觉,我明天要给别人做棺材。”王振华从兜里掏出红宝书,翻开书本,露出崭新的大黑十。“老爷子,这十块钱就是靠它挣的。”大黑十反射灯光,孙老憨瞪大双眼,扭头看旁边的破木桶。王振华接着说,“闲着也是闲着,咱们去地里试...

章节试读

孙庄,孙老憨家。
孙老憨黑着脸瞪着王振华。
他刚吃完饭,正准备上床跟老婆亲热,不速之客提桶拜访,邀请他去地里抓老鼠。
拎个破木桶就能抓老鼠?
夜里怎么抓老鼠?
如果不是欠王振华姥爷人情,他早就把王振华轰出去了。
“振华,你到底想干什么?”孙老憨哭笑不得。
他指着墙上的步枪,“我的枪不卖,也不借,你赶紧回家睡觉。”
“老爷子,我不是为了枪。”
王振华陪着笑,“我的全自动捕鼠陷阱,可以零成本抓老鼠,躺着就能赚钱。”
孙老憨打个哈欠,“别闹了,你快回家睡觉,我明天要给别人做棺材。”
王振华从兜里掏出红宝书,翻开书本,露出崭新的大黑十。
“老爷子,这十块钱就是靠它挣的。”
大黑十反射灯光,孙老憨瞪大双眼,扭头看旁边的破木桶。
王振华接着说,“闲着也是闲着,咱们去地里试试,万一有用呢?”
这话听着有些道理,孙老憨点点头,“好吧,试试呗。”
他准备老虎钳、剪刀、鞋钉锤等工具,拎起煤油马灯。
农田在村子南边,种的都是玉米。
夜里漆黑一片,远处有乌鸦叫。
两人一路来到孙家玉米田。
王振华走进农田,把陷阱放在第五、第六列玉米苗中间。
“老爷子,接下来就是坐等老鼠们自投罗网。”
孙老憨觉得自己被耍了。
“就这?你小子骗鬼呢?”
“老鼠和人斗智斗勇几万年,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这种低级陷阱骗不到老鼠。”
“你自己玩吧,我回家睡觉,明天把工具给我送过去。”
孙老憨说完,拎着煤油马灯走人。
王振华也不拦他,坐在路边枣树下,抬头数天上的星星。
......
孙老憨气呼呼回到家,脱鞋上床,钻进老伴的被窝。
“死鬼,这么大年纪还不消停?”
老伴儿小声嘀咕,“王振华呢?你们有没有抓到老鼠?”
“抓个屁,那小子脑子进水了。”孙老憨冷哼。
“你的脑子没进水,你去给我挣十块钱,也让我高兴一下。”
媳妇开启唠叨模式,不停地数落孙老憨。
孙老憨一阵无语,顿时兴致全无,翻身背对着老伴儿,闭上眼睡觉。
到了后半夜,他被一泡尿憋醒。
穿上衣服去外面撒尿,然后就睡不着了。
“那小子走了没有?”
“最近总有野猪下山搞破坏,他手里没枪,万一出事......”
想到这,孙老憨彻底睡不着了。
背上步枪,拎着马灯离开家。
孙老憨来到玉米田,看见王振华坐在树下。
“振华,你去拿你的水桶,我送你回家。”
孙老憨打个哈欠,说道,“我知道你想借枪,但我真的不能借。”
枪是致命武器,万一王振华开枪打死人,谁借给他枪,谁也会跟着受罚。
“好吧,不折腾了,你把马灯给我。”王振华从他手里拿走马灯。
迈步走进玉米田,掀开陷阱盖子,微微一笑。
他拎着桶来到枣树下,把马灯放在桶上。
“老爷子,你看桶里有啥?”
大半桶老鼠被灯光刺激,被吓破鼠胆。
它们逃不出来,就在桶里疯狂地践踏同类,疯狂地撕咬同类。
孙老憨目瞪口呆,两个腿肚子发软,看着疯狂的老鼠。
嘴里喃喃自语,“这,这怎么可能?俺家地里的老鼠为啥这么傻?”
“老爷子,我就问你服不服,哈哈。”王振华笑道。
“好小子,真有你的,老汉我服了。”
孙老憨老脸一红,“这么多老鼠,不知道祸害我多少庄稼。”
他拿起老虎钳,借着灯光夹住老鼠脖子,拎出来杵在砖头上,用鞋钉锤敲鼠头。
老鼠的脑瓜子嗡嗡的,很快就被铁锤砸死。
孙老憨再用剪刀剪掉老鼠尾巴,把尸体和尾巴分开放,继续处理下一个。
处理完全部老鼠,王振华重新布置陷阱。
两人哪都不去,就坐在枣树下熬时间。
熬到黎明,处理了四次陷阱,灭杀老鼠一百二十只。
爷俩拎着工具回到家,孙老憨马上研究陷阱。
“好家伙,好精巧的陷阱。”
孙老憨心服口服,竖起大拇指,“振华,真有你的。”
他不知道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却有把握做出相同的陷阱。
王振华抬头看步枪,“老爷子,我想进山打个野猪尝尝鲜,嘴里都淡出鸟了。”
孙老憨摘下步枪,双手递给王振华,打开抽屉拿出五发子弹。
“振华,我只有五发子弹,你先拿着用。”
他一脸严肃,继续说,“你放心,没有你的同意,我不会给任何人做陷阱。”
王振华摇摇头,也是一脸严肃。
“老爷子,我用陷阱术和老鼠尾巴换你的枪,好使不?”
两人四目相对。
孙老憨开始权衡利弊。
身为老木匠,政策允许他给别人做陷阱和家具,从而换取一些粮食。
他可以参考木桶陷阱,做出更高级的陷阱。
到那个时候,既可以做陷阱谋利,又可以献给国家得到名声,名利双收。
名和利加起来的价值,肯定会超过一把猎枪。
想到这,孙老憨心动了。
“振华,你把枪拿走,送给你了。”
他取下挂在房梁上的竹篮,用一张报纸打包六个鸡蛋。
“振华,从今往后,这个陷阱就跟你没关系了,我就是发明陷阱的人。”
“这是必须的。”王振华笑着点头,“老爷子,要不要我告诉陷阱的原理?”
“不用了,区区陷阱难不倒我。”孙老憨信心满满,说道,“快去打你的野猪吧,记得把死老鼠带走扔掉。”
两人又聊几句,王振华背着猎枪,背着装满死老鼠的背篓,大步流星离开老孙家。
野猪吃老鼠,他准备用老鼠勾引野猪。
回到家,王振华把六个鸡蛋交给老妈。
“娘,我用捕鼠机关和孙木匠换了猎枪和鸡蛋,这买卖不亏吧?”
“不亏啊!咱们赚了!”董秋兰顿时眉开眼笑。
老王家有祖传的打猎手艺,祖上靠打猎致过富,一把好枪还是很贵的。
王振华笑道,“娘,你把这六个鸡蛋煮了,我明天进山碰碰运气。”
脑子里有原主的打猎经验,他在前世还是资深驴友,射击爱好者,打猎是完全没问题的。
“大哥带上我,我想跟你学打猎。”弟弟王振东舔着脸说道。
“二哥别闹!”王晓莹抱住大哥的手,笑道,“大哥,我祝你打到一只很大很大的野猪。”
“借你吉言喽。”王振华摸摸妹妹的头,心情大好。
只要能打到肉,就能换粮票和细粮,这才是囤粮计划的关键。

大舅的威胁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一直以来,他都在竭尽全力照顾大姐和外甥们。
当娘的舍不得打孩子,当舅舅的要唱白脸,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王振华严肃道,“大舅,娘,你们知道的,红薯吃多了会烧心烧喉咙,不能当主粮。”
“所以我要想办法炸鱼,然后去水产社卖鱼,最后再想办法买细粮。”
“大舅啊,我是堂堂男子汉,如果让母亲和幼弟幼妹整天吃红薯,那就是我的无能。”
王振华一口气说完,转身走到墙角,挑一根直径一厘米的高粱杆儿。
他能理解老娘和大舅的心情,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孩子竟然用钱买“没用的”炮仗。
但是,他不想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
以前的事跟他无关,既然他来了,家里必须顿顿吃细粮。
底面积的直径一厘米,高度20厘米的火柴炮,到底能不能炸鱼?
王振华仔细计算,觉得应该问题不大。
他从老妈的针线筐里拿出缝衣线,把废报纸折叠起来。
在请小妹帮忙,把报纸切割成二十厘米宽的纸条。
董秋兰和董家旺震惊,原来细线可以切割纸张,他们从没见过这种办法。
董家旺挠挠头,仔细看外甥的操作。
报纸切割完,王振华把报纸条包裹在高粱杆上,放桌子上用力擀压,就像擀面条。
他知道,外层的炮壳越紧,爆炸的威力越大。
董秋兰松口气,柔声道,“振华,你告诉娘,你到底想干啥?”
董家旺道,“你不是胡闹的人,炮仗真的能炸鱼吗?”
王振华点点头,一边手卷炮仗,一边给他们科普。
“炮仗在水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其威力是空气中的六倍。”
“冲击波可以把鱼震晕,震死,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
“然后我跳进坑里去捡鱼,拿到水产社卖钱。”
“小炮仗的威力小,肯定炸不到鱼,所以我想把它们整合起来,做一个大炮仗。”
前世,他和朋友在鱼塘里炸过鱼,那场面非常壮观。
“大舅。”王振华说道,“你去河边找粘土,最好再找一些生石灰,鸡蛋大小就够了。”
家人们全员懵逼,他们不懂什么是冲击波,却能理解炸鱼的底层逻辑。
董秋兰仔细想了想,也觉得有些道理,“孩子有想法,还要动手实现想法。”
“家旺,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咱们当长辈的,都要支持孩子实现自己的想法。”
制造炮仗的材料已经买了,钱也花出去了,她只能一条道支持到黑。
王振华手里的动作略微停顿,没想到老妈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
“大姐,你去河边挖黏土。”董家旺咬咬牙,“村委会有生石灰,我去借一些。”
董秋兰点点头,拿起墙角里的铲子,转身离开家门。
董家旺轻叹一声,大步流星离开大姐家,直接去村委会找生石灰。
王振华松口气,能得到长辈的支持,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
弟弟妹妹一左一右坐在大哥身边。
王振东的兴趣越来越浓,手也越来越痒,“大哥,让我卷卷呗。”
“卷个屁。”王振华摇头,“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必须亲自操刀。”
炮仗的壳越卷越厚,厚度渐渐达到零点五厘米。
“差不多了。”王振华先用木工胶水封边,再用透明胶带缠绕,炮壳制作完毕。
老娘和大舅先后回家,大舅从家里拿来一个瓷碗,生石灰加水变成熟石灰。
再混合黏土和水,做成用来砌墙的石灰泥。
王振华用力抽动炮仗里的高粱杆,在炮仗底部留下1厘米高的空心。
他用石灰泥填补空间,用力压紧石灰泥,慢慢抽出高粱杆。
熟石灰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
“大舅,娘,咱们把这些小炮仗剥开。”
王振华把一张报纸放在桌子上,笑着道,“咱们把炮仗里的火药放在纸上。”
众人不再废话,齐下手剥那些炮仗。
炮仗外面是一层红纸,里面也是废报纸,剥开废报纸就是火药。
众人小心翼翼把火药倒在报纸上,火药越来越多,封口的石灰泥也凝固了。
王振华填充火药,找个细一些的高粱杆,每填充一部分火药,就用高粱杆压实。
“大舅,火药够了,不要再剥了。”王振华说道。
桌子上还有二十个小炮仗,现在的炮仗很实在,装药量很足。
他用石灰泥填空炮口,再从火柴盒里拿出两根火柴,在石灰泥中间扎个孔。
董家旺看见外甥把拆下来的引线全部收起来,急忙道,“振华,你怎么不插引线?”
王振华微微一笑,“炮仗要在水里爆炸,不能用这种引线。”
他从兜里掏出六盒火柴,说道,“我要用火柴头做引信,咱们把火柴头刮下来。”
听到这话,家人们目瞪口呆,四双眼睛直盯着他。
“振华,火柴头能在水里能点火吗?”董家旺急忙问道。
“当然能,水里面有氧气,完全可以支持红磷燃烧。”王振华笑着道。
家人们继续懵逼,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氧气,什么是红磷。
不过,他们还是懂底层逻辑。
火柴头引燃火药,炮仗在水里爆炸,然后炸晕坑里的鱼。
“家旺,咱们动手吧。”董秋兰说道。
接下来,他们用砍菜刀、剪刀、木片等工具,小心翼翼把火柴头刮下来。
折腾了很久,消耗了三盒火柴,董秋兰心疼得眼皮直跳。
董家旺也很心疼,三盒火柴可以用一两个月。
王振华用擀面杖把火柴头粉碎,加入木工胶水和清水,用力搅拌混合,做成有粘性的红磷泥。
再用红磷泥填充炮仗头部的小孔,用力挤压,让红磷和火药充分结合。
最后,他又在炮仗的头部,做一个半球形的火柴头。
长二十厘米,直径二厘米的大号火柴炮制作完毕。
董家旺小声问,“振华,咱们啥时候炸鱼,需要我帮什么忙?”
王振华仔细想想,轻声道,“爆炸声音很大,所以咱们要等没人的时候。”
“大舅,等全体村民去村委会开会,咱们再悄悄炸鱼。”
“不过咱们也别闲着,你不是会编草席嘛,帮我编一个装鱼的麻绳网兜。”
王振华把大火柴炮放在窗台上,现在天已经黑了,只能明天做第二个炸弹。
“行,我知道了。”董家旺说道,“大姐,我做网兜,咱们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

“娘,你放心吧,肯定能抓到老鼠。”王振华说道。
前世,有个朋友被老鼠折磨很久,粘鼠板和捕鼠夹都没用。
最后就是用这种自制陷阱抓到了老鼠。
王振东突然伸手指着陷阱。
“老鼠想吃小麦,沿着桥走上纸板,身体压下纸板掉进桶里。”
“木块把陷阱恢复原样,等着第二个老鼠踩陷阱。”
“小麦用胶水粘着,老鼠看到却吃不到,这样就会有很多老鼠掉进桶里。”
“大哥,我说的对不对?”
王振东看着大哥,脸上带着崇拜。
“对!”王振华给他点赞。
没想到六岁的弟弟这么聪明。
“振华,这主意是你想的?能行吗?”
董秋兰还是不敢相信。
王振华说道,“明天看效果,如果不行,我再想其他办法”
他想靠老鼠拿到第一桶金,这很重要。
董秋兰感慨,“如果能抓到老鼠就好了,你们去洗手,我去做饭。”
晚饭还是清蒸红薯干。
王振华吃两个,家人们每人一个,都吃不饱。
夜里,王振华把剩下红薯干藏进被窝,增加陷阱对老鼠的吸引力。
养母和小妹睡一张床,小弟和他睡一张床。
七月三伏,屋里到处是汗臭味。
王振华睡不着,开动脑子拆分“一年进京”的计划。
“首先是要吃饱饭,用最短的时间囤积一年口粮。”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他才能腾出更多时间执行进京计划。
砰!墙角处传来一声闷响。
他瞪大双眼,应该是老鼠掉进了陷阱。
几分钟后,又听见响声,第二只老鼠掉进陷阱。
一阵困意袭来,他闭上双眼,听着“砰砰”声进入梦乡。
......
“大哥快醒醒。有老鼠,桶里有好多老鼠。”
第二天早上,王振华被妹妹吵醒,努力睁开眼。
“大哥,你快看!”
王振东抱着木桶走到床边,拿掉陷阱盖子。
“卧槽!”王振华吓得直接跳起来。
桶里有大半桶老鼠,它们疯狂践踏、撕咬同类。
“快拿走,恶心。”王振华肚子里一阵翻滚。
“大哥,一点都不恶心。”
王振东笑道,“剪掉它们的尾巴,咱们去村里换钱,去大集上买棒子面。”
想起棒子粥的味道,弟弟妹妹同时流口水。
董秋兰拎着火钳进屋,关上堂屋门,插上门闩。
“振东,小莹,快剪老鼠尾巴。”
她眉开眼笑,“振华,等下你去合作社换钱。”
她是万万没想到,儿子做的陷阱竟然能抓这么多老鼠。
母子三人开始工作。
老妈用火钳夹出大老鼠,用力摁在地上。
小弟用柴刀的刀背猛砸老鼠的脑袋,活活把它打死。
咔嚓!小妹剪掉老鼠尾巴,随手放在地上。
他们笑逐颜开。
因为这不是老鼠尾巴,而是金钱、粮食和希望。
良久后,最后一只老鼠被剪掉尾巴。
小弟开始点数......
“大哥,五十条尾巴,能卖一块钱呢。”
王振东兴奋得手舞足蹈,一块钱能买十斤棒子面。
“你们去洗手,老鼠身上有病毒。”
王振华还是头皮发麻,这玩意儿让人恶心。
“大哥真棒!”王晓莹扑进大哥怀里撒娇。
王振华赶紧推开她,指着老鼠尸体,“娘,这些东西不能吃!”
“我知道,合作社里天天说,吃老鼠会得病。”
董秋兰说道,“我把它们扔到后山,喂夜猫子和长虫。”
夜猫子是猫头鹰,长虫是蛇。
山里有很多吃老鼠的动物。
王振华终于放心,庆幸政府对四害的宣传力度很大。
现在的人还没有饿急眼,暂时没有吃老鼠的念头。
“振东,晓莹,不许把陷阱告诉别人。”
董秋兰神情严肃,直盯着两个孩子。
两个小家伙急忙点头,发誓守口如瓶。
“振华,你去合作社换钱,再去大集买棒子面。”
董秋兰把老鼠尾巴装进竹篮,抓一把麦秸盖住它们。
“娘,你不跟我一起去吗?”
王振华不知道物价,害怕自己吃亏。
“你自己去,我要去庄稼地里干活。”
董秋兰说道,“你去你姥爷家,让你大舅陪你去。”
王振华点点头,重新把陷阱布置在墙角,拎着竹篮出门。
村后是大山,抬头可以看见万里长城。
几十年后,这里是八达岭长城旅游景点,是京城的西门户。
现在归河北管辖,穷得没眼看。
到处是茅草屋和篱笆院,坑坑洼洼的黄泥路。
王振华来到王村农业合作社大院。
这是一所四合院,原来是老地主的家。
村支书王大山穿着五五式军服,国字脸,浓眉大眼。
“支书同志,我抓到五十只老鼠。”
王振华打开竹篮,展示里面的老鼠尾巴。
“五十只?”王大山一愣,急忙清点老鼠尾巴。
不多不少,正好五十条。
“好家伙!昨天全村只上交一百条。”
王大山竖起大拇指,“振华同志,感谢你为除四害做大贡献。”
他拍拍王振华的肩膀,拿出一块钱买下全部老鼠尾巴。
第二套人民币的红壹元,一九五五年发行。
王振华离开村委大院,拐弯去姥爷家借布袋。
姥爷家也在王村,两家间隔不到二百米。
养父和养母是同村结合。
姥爷不在家,大舅董家旺给他一个棉线编织的布袋,上面打着六个补丁。
“振华,你多买一些红薯干。”
他从兜里掏出一块钱,说道,“我只有这么多,你先拿去用。”
“大舅,谢谢您。”
王振华苦笑,说道,“我会尽快把钱还给你。”
“不要跟我客气,我那老姐姐将来要靠你养活。”
董家旺拍拍他的肩膀,“时候不早了,快去张村赶集买粮食。”
王振华又跟他聊了几句,拎着布袋走向村外。
村外有一个池塘,原主的记忆涌进脑海。
池塘水很深,四周是农田,坑里曾经淹死过人。
忽然,一条大鱼蹦出水面,荡起层层涟漪。
“这条鱼至少两斤重。”
王振华想起红烧鱼的味道,嘴里顿时冒酸水。
钓鱼需要用粮食打窝,他也不会钓鱼。
坑里的水太深,没办法下渔网捕捞,更不可能排水抓鱼。
“可以手搓一个大号火柴炮,扔进坑里炸鱼。”
王振华有了主意,摸摸兜里的两块钱,加快脚步去张村大集。
火柴炮是一种没有引线的鞭炮,整体造型像大火柴,可以通过摩擦点燃。
最重要的是,火柴炮可以在水里爆炸。
张村大集在四里外,每月的二号,十五号,二十五号开集市。
今天正好是七月十五日,三里五村的人都会来大集上交易。
一个小时后,王振华来到张村大集,开始寻找制造火柴炮的材料。

八达岭乡国营粮店,房顶有颗五角星,中间是实木门和玻璃窗。
大门两侧贴着对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走进店门,正前方是高高的柜台。
货架上有粳米,秈米,糙米,小麦,黄豆,高粱等粮食,明码标价。
粳米一角四分钱每斤,就是最常见的稻米。
“同志你好,我要二百三十斤粳米。”
王振华从兜里掏出238斤粮票,抽出八斤准备找人换袜子票,其余放在柜台上。
“多,多少?”粮店售货员仔细鉴定粮票,都是真的,便开口道,“同志,你的钱够吗?”
王振华掏出32元2角递给她,剩下一块多钱可以给家人们买袜子。
“你是工厂采购员?”售货员看看王振华的衣服和草鞋,觉得不是。
“售货员同志,这些票来自皮鞋厂。”王振华拿出皮鞋厂开的粮票证明。
董家旺拉着外甥走开两步,小声说道,“你买糙米,便宜,能多吃很久。”
糙米八分钱一斤。
稻谷脱壳后不精细加工,由米糠、胚和胚乳三大部分组成。
“我老娘吃了一辈子糠,我让她吃几天细粮,很合理吧?”王振华笑看大舅。
董家旺一愣,鼻子一酸,重重点头。
王振华拍拍他的肩膀,走到柜台前,“售货员同志,还有问题吗?”
“同志,你买的粳米太多,我去找领导汇报。”
女售货员放下粮票和钞票,转身去后院办公区。
“振华,不要买这么多,你家没有放粮食的地方。”
董家旺又说,“老鼠会偷粮食,你先买五十斤,以后慢慢买。”
“大舅,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我有分寸。”王振华说道。
如果明年不是一九五八年,他也不会一次性买这么多。
后世野史记载,现在一斤粮票买一斤粳米,明年只能买四两粳米,三两玉米,三两红薯。
这时,售货员回到柜台,“同志,领导同意大批卖米。”
“谢谢您。”王振华把粮票和钱递给她。
售货员清点完毕,马上让他填写相关收据,安排工作人员称重。
二百三十斤稻米装满两个布袋,爷俩把稻米抬上鸡公车,用破草席盖住。
王振华很开心,迄今为止,已经囤积250斤稻米,还差450斤,就能囤积一年口粮。
时间和金钱,现在缺的还是时间和金钱。
看着车上的四双些皮鞋,有些无语,没想到买袜子还要票。
穿皮鞋不穿袜子,既伤脚又伤鞋。
“振华同志。”有人从后面拍他的肩膀。
王振华下意识回头,笑道,“英杰同志,真巧。”
“并不巧!”韩英杰靠近王振华,从兜里掏出三张袜棉袜票。
“听说厂里奖给你全家鞋,用得着这个吗?”他笑道。
王振华明白了,这位是专程来粮站送票,可能是被那首“大头皮鞋”歌曲折服。
“雪中送炭。”王振华掏出三斤粮票,看看左右,快速塞到他的口袋中。
韩英杰也把棉袜片塞给王振华,“时间紧急,只能买两双大人棉袜,两双儿童棉袜。”
“这就够了,谢谢。”王振华诚心道谢。
“振华,能不能分享一下‘大头皮鞋’的创作过程。”韩英杰小声说道。
果然不出所料,果然是为了歌曲来的。
王振华笑道,“也没什么创作过程,以前看见有人穿皮鞋,突然就有了灵感。”
“可惜!”韩英杰苦笑,伸手跟王振华握手,“振华同志,改天再见。”
两人就此分别,王振华掏出三张棉袜票。
黄纸黑字,延庆县棉袜票,成人棉袜一双或儿童棉袜两双,有效期是整个1957年。
王振华转身走进供销社,买四双黑色棉袜。
爷俩轮着推着鸡公车,一路回到小王村,董家旺担惊受怕整整一路,担心有人抢粮食。
回到家,董家旺卸掉两袋大米,推着鸡公车急匆匆回家。
“娘,大舅刚才穿着新皮鞋。”王振东一脸羡慕。
董秋兰不在意,哆嗦着手解开口袋,看着白花花的大米,胸脯剧烈起伏。
“娘,你先别激动。”王振华赶紧搂着她的肩膀,接下来还有更激动的礼物。
“没大没小。”董秋兰打开他的手,不习惯长子跟他太亲密。
毕竟不是有血缘关系的母子。
“二百三十斤大米,足够咱家吃四个月,开心吧?”王振华笑道。
“开心。”董秋兰脑瓜子嗡嗡响,“这段日子就像做梦,过去我都不敢想大米长啥样儿。”
弟弟妹妹也看着大米傻笑,想伸手摸,又怕被老娘骂。
“哎呀!”董秋兰突然就急了,“咱家的米缸让我卖了,怎么办?”
老鼠无处不在,这么好的细粮如果被老鼠糟蹋
“振华,你买得太多了。”董秋兰心急如焚,“怎么办?怎么办?”
王振华笑道,“你先别急,长城上有很多缺口,我去撬几块砖头,咱们垒地窖存粮食。”
“哈哈!”王振华自己把自己逗笑。
这是挖长城的墙角,很多村民建炕用的砖头就是挖长城的墙角。
“不行!”董秋兰急忙摆手,“振华,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娘,我开玩笑的。”王振华说道,“村外的河里有粘土,我会用粘土烧陶器,包括大水缸。”
“你会烧陶?”董秋兰一愣,又急忙摇头,“不行,私人不能烧制陶器。”
这时候,大舅和舅妈推着鸡公车来到,车上放着一口大缸。
“大姐,振华,快过来帮忙。”舅妈胡桂花说道,“大姐,振华给家旺买了一双皮鞋,他姥爷非让我们把水缸送给你家。”
“皮鞋不是振华买的,是皮鞋厂送给振华的。”董家旺急忙解释,“大姐,振华给皮鞋厂写了歌,皮鞋厂领导送给他五双鞋。”
此言一出,家人们都傻了。
王振华从袋子里拿出四双大头皮鞋,四双新袜子,“娘,咱家的草鞋可以退休了。”
“大姐,咱爸让我把这坛咸菜也给你们。”董家旺搬下一坛咸菜。
王振华挠挠头,这符合姥爷脾气。
老爷子一辈子不占别人的便宜,受人滴水之恩,必然涌泉相报。
“振华,到底咋回事?啥歌曲这么值钱?”董秋兰心惊胆战。
王振华便把卖野猪的经过,写歌的前因后果说出来。
“不行不行,国家的工业复兴重如泰山,咱家不能占工人阶级的便宜。”
董秋兰指着董家旺的皮鞋,“家旺,你把缸拉走,把鞋脱下来,明天给皮鞋厂送过去。”
老娘傻得可爱,王振华顿时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
大舅和大舅妈面露难色,急忙看向大外甥。
王振华摇摇头,“娘,这是国家和工厂的政策,你不要胡思乱想。”

张村大集,附近的村民在集市上互通有无,大部分是卖红薯和青菜的地摊。
红薯两分钱一斤,王振华兜里的两块钱可以买一百斤。
多买红薯也是大舅的意思。
但他不想吃红薯,这辈子都不想吃。
因为红薯是碱性食物,淀粉含量高,经常吃红薯会烧心、恶心、呕吐。
胃酸倒进喉咙里,能把喉咙烧坏。
他在集市上溜达一圈,只找到一个卖棒子面的老农。
卖的是粗玉米面,颗粒较大,质地松散,口感比细玉米面差很多。
“大叔,大集上没有卖大米和小麦面粉的?”王振华笑着道。
“我还想买大米呢,小伙子别做白日梦,嘿嘿。”老人说道。
王振华挠挠头,想买大米和面粉就是做白日梦吗?
老人道,“只有供销社卖细粮,钱和粮票缺一不可,咱们农村人没粮票。”
王振华仔细想想,明白了他的意思。
农村户口没有粮票,国家只把粮票分配给工人、市民等商品粮户口。
老人吐槽道,“细粮都是农民种的,农民却吃不上,这世道......”
“老爷子,请慎言!”王振华打断他的话,“你的棒子面有多少?多少钱一斤?”
老人道,“不多不少,正好两斤,你给我四毛钱。”
两毛钱一斤,王振华先买一斤,担心剩下的钱不够买是制造火柴炮的材料。
交易完成,他直奔供销社的地摊。
摊位上有火柴,炮仗,报纸,花布,布鞋,袜子等商品。
红色炮仗跟大拇指一般粗,长度十厘米左右。
王振华道,“售货员同志,请问买炮仗、火柴和报纸要票吗?”
女售货员不到二十岁,穿着五五式军装,五官精致。
她说道,“买这些不要票,炮仗两分钱,火柴三分钱两盒,报纸一分钱一张,你要多少?”
王振华盯着炮仗,脑子里快速计算。
片刻,他说道,“我要五十个炮仗,六盒火柴,十一张报纸。”
售货员一愣,急切道,“你买那么多炮仗干啥?现在办喜事不能铺张浪费!”
王振华也是一愣,笑着道,“我要去鞭炮厂上班,想提前研究鞭炮的构造。”
其实是炸鱼要用炸弹,炮仗和火柴是造炸弹的材料。
“哎呀,你要进城当工人?”售货员急忙道,“恭喜同志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
现在全国最牛的职业就是工人阶级,等于未来世界的公务员。
她不再废话,打包五十个红炮仗,六盒火柴,十一张报纸,总共一元两角钱。
“同志,如果我运气好,钓到了大鱼,你们收吗?”王振华问道。
“供销社不收水产品,我们只销售日常百货。”女售货员摇头。
片刻,她又道,“乡里的水产社收鱼,大鱼两毛钱一斤,小鱼一毛钱一斤。”
“谢谢您。”王振华告辞离开,去找那个卖玉米的老农,再买他一斤玉米面。
口袋里就剩四角钱,读取原主的记忆,步行去三里外的孙庄。
一路打听来到老木匠孙老憨家。
汪汪......院子里拴着一条大黄狗,对着王振华狂叫。
一个老人走出堂屋,先训斥大黄狗,再迈步走到王振华跟前。
孙老憨,孙庄的老木匠,祖传木匠手艺,经常给村民做家具和棺材。
“老爷子好,我是小王村的王振华。”王振华笑着打招呼。
“王振华?”孙老憨挠挠头,“这名字有点耳熟,你姥爷是不是董大强?”
“是的,董大强是我姥爷,董家旺是我大舅。”王振华说道。
“那不是外人,你姥爷对我有恩。”孙老憨说道,“孩子,找我有事吗?”
王振华掏出仅剩的四角钱,“老爷子,我想借一些木胶,有核桃那么大就行。”
孙老憨一愣,下意识看看左右,急忙拉着他进屋说话。
堂屋客厅放着铁锯和刨子,墙上挂着一把猎枪。
王振华一眼认出墙上的步枪,国产53式步骑枪,其实就是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
孙老憨轻声询问,“振华,我记得你爹是猎户,你要木工胶水干什么?”
王振华道,“老爷子,前些日子我生病,我娘卖掉家里的猎枪给我治病。”
他指着墙上的步骑枪,追问道:“老爷子,能不能忍痛割爱?”
孙老憨马上摇头,“你的胃口真不小,不过这把枪很贵,你肯定买不起。”
他打开柜子,拿出一瓶木工胶,拧开盖子看看。
孙老憨把瓶子递给王振华,“胶水可以白给你用,你要把胶水瓶子给我送回来。”
“谢谢老爷子,咱们谈谈枪。”王振华把两毛钱放桌子上,不白要他的木工胶。
“谈个锤子。”孙老憨笑了,“这把枪在黑市卖九十块,你买不起,我也不想卖。”
王振华震惊,没想到猎枪这么贵,不过枪这玩意儿,贵一点也正常。
话说到这个地步,没必要继续下去,目前他确实买不起猎枪。
他又跟孙老憨聊几句,离开孙家,黄昏时分回到小王村。
老娘和大舅翘首以盼,第一时间拉着他进屋。
“振华,有没有买到棒子面?”董秋兰小声道。
两斤棒子面用报纸包着,王振华拿出来交给她。
“棒子面!”董秋兰眉开眼笑,紧紧把棒子面抱在怀里。
弟弟妹妹瞪大眼珠,想起玉米粥的美味,忍不住流下了口水。
“娘,大集上只有两斤棒子面,我都买了。”王振华说道。
董家旺皱起眉头,“孩子,大集上没有卖红薯的吗?”
董秋兰伸手,“剩下的钱给我,我给你存着,明年给你娶媳妇。”
这架势好像老娘骗小孩子的压岁钱。
“娘,就剩这么多钱了。”王振华从兜里掏出两角钱,放在老娘手里。
他打开布袋,露出火柴和炮仗,“我买了造炸弹的材料,我打算炸鱼卖钱。”
空气顿时安静,四双眼睛死死盯着他。
“呜......”董秋兰掩面而泣,抱着棒子面躺在床上,蜷着身子小声哭。
弟弟妹妹赶紧哄她,哄着哄着,把自己也哄哭了。
家里揭不开锅,儿子竟然用钱买没用的炮仗,她岂能不伤心。
“振华,我给你一块钱让你买红薯,你竟然买炮仗?”
董家旺咬牙切齿,沉声道,“好,好啊,我是不是你大舅?”
王振华觉得要坏菜,急忙赔笑,“是,您永远是我大舅。”
“好,娘舅管教外甥,天经地义是吧。”董家旺马上举起了拳头。
王振华一缩脖子,急忙用胳膊护住脑袋。
大舅的巴掌停在空中,他气得面红耳赤,却不忍心教训大病初愈的外甥。
“家旺!”董秋兰急忙跑过来,挡在儿子面前,“孩子都会犯错,你别打。”
董家旺无可奈何,沉声道,“王振华,你说怎么炸鱼,你要是说不出来,我以后就不管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