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现代都市 大明:毒士御史,老朱劝我收敛白辰朱元璋结局+番外
大明:毒士御史,老朱劝我收敛白辰朱元璋结局+番外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宅博士

    男女主角分别是白辰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毒士御史,老朱劝我收敛白辰朱元璋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宅博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次日一早,白辰正想去上朝,身边跟着的下人说道:“大人,今天是休沐之日。”“啊,休沐啊,好,好。”那就用不着去上朝了。去秦淮河看看去。十里秦淮胭脂香,三千佳人眼儿媚,更有无数吃的、玩的,看不尽的景致,听不完的小曲。白辰兴致勃勃,正准备出发,却接到了朱元璋的一道旨意,叫他立刻进宫面圣。面个锤子的圣啊!好不容易遇上个休沐,又加上心情不错,正想去游玩一番,这倒好,还得到宫里,去看朱元璋那一张扑克脸。想是这么想,白辰可不敢表露出来。他立刻接下了旨意,跟着使者来到了宫里。朱元璋是在偏殿暖阁之内,见的白辰,算是私下里见面。见面的时候,朱元璋正在沉思,不知道在想什么。就连白辰进来,也恍然未觉。直到内监侍者上前去,小声禀道“陛下,右都御史见驾。”“啊...

章节试读

次日一早,白辰正想去上朝,身边跟着的下人说道:“大人,今天是休沐之日。”
“啊,休沐啊,好,好。”
那就用不着去上朝了。
去秦淮河看看去。
十里秦淮胭脂香,三千佳人眼儿媚,更有无数吃的、玩的,看不尽的景致,听不完的小曲。
白辰兴致勃勃,正准备出发,却接到了朱元璋的一道旨意,叫他立刻进宫面圣。
面个锤子的圣啊!
好不容易遇上个休沐,又加上心情不错,正想去游玩一番,这倒好,还得到宫里,去看朱元璋那一张扑克脸。
想是这么想,白辰可不敢表露出来。
他立刻接下了旨意,跟着使者来到了宫里。
朱元璋是在偏殿暖阁之内,见的白辰,算是私下里见面。
见面的时候,朱元璋正在沉思,不知道在想什么。
就连白辰进来,也恍然未觉。
直到内监侍者上前去,小声禀道“陛下,右都御史见驾。”
“啊,好。”
朱元璋这才如梦方醒,立刻坐直了身子,显出九五之尊的威严来,说道:“赐座。”
宫人搬来了锦墩,放在朱元璋前边不远处。
白辰坐下来,立刻觉得矮了一头,和朱元璋说话,还得仰着头。
没办法,在这个时代,所有臣子在皇帝面前,都只能矮,不能高。
“白卿,昨夜可曾安睡?”
朱元璋明知故问。
白辰一听这个话,马上意识到,朱元璋这是找他商量对策来了。一定是那个黑衣刺客不肯吐露实情,朱元璋什么也没有审出来。
想到这儿,白辰一颗忐忑的心,立刻踏实了。
“昨夜我曾遇刺,还好被不知何处来的武士所救,今日正想和陛下坦陈此事,不料,陛下便已叫人宣微臣晋见了。”
白辰老神在在,不紧不慢说道。
朱元璋捋了一下胡须,若有所思,问道:“依爱卿你所见,刺客是何人所派?”
白辰没有打马糊眼,迅速说道:“胡相国。”
朱元璋神情一震,显得有些意外:“何出此言哪?”
“微臣在朝中,向来谨小慎微,不曾与人有过节,唯有昨日,无意之中,得罪了胡相国,故而惹他生恨,必欲取微臣性命而后快。”
朱元璋心说,好你个白辰,你好意思说,是无意之中,得罪了胡相国?你那是明着向胡惟庸下战书。
别说是他了,换作是我,也恨不得叫人将你斩成两截。
朱元璋微微一笑,又道:“可有证据?”
白辰道:“眼下,微臣也只是猜测,并无真凭实据。只有见到那刺客之后,方能问出实情。”
“未必。”
“微臣敢说,见到了刺客,必然能问出实情。”
朱元璋听白辰这么说,也不再藏着掖着了,便道:“那刺客已被朕拿下了,关在天牢里。只是此人骨头甚硬,抱着必死之心,一个字也不肯说。”
朱元璋审人,手段不用想了,肯定相当残酷。
可就是这样,那刺客还是什么也不说,骨头够硬哪。
白辰暗叹道。
白辰思绪一转,道:“陛下,您可知道,这刺客为何不肯招认?”
朱元璋摇头:“这是一个死士,有必死之因,却问而不得,叫朕也无从猜测。”
白辰道:“死士者,以死报人也。他肯当死士,必然是那背后主使,有天大之恩加于他之身上。”
朱元璋若有所思,微微点头。
白辰又道:“因此,依微臣看来,这背后主使,便是此人的软肋,也是破局之处。”
“软肋,何意?”
朱元璋不解。
白辰索性站了起来,侃侃而谈:“软肋者,容易被别人拿捏之处也。我们可以从这刺客的恩主身上入手,不怕他不招认。”
见朱元璋沉思不语,白辰又回了一句:“此为诛心之计,愿陛下详查细思。”
“诛心之计。”
朱元璋眉头一展,拍案叫好。
躲在里间屏风之后的马皇后,听到此处,也不由得暗暗击节叫好。
“此子果然不是俗人,颇有心计,若能为我所用,必将于国有利。”
朱元璋起身,走到白辰身边,问他:“此诛心之计,当以何施之?”
白辰突然诡秘一笑,说:“此计,当施在胡相国身上。”
“哈哈哈,你这句话,正合朕意,朕也是这么想的,哈哈哈。”
朱元璋很开心。
天牢之内,王统领全身血迹,头发散乱,两条腿夹在粗硬的脚镣里边,骨头都被磨得露出了茬口。
可他抱定了必死之心,面露冷笑,看着外边的狱吏,一言不发。
“真是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狱吏看着他,小声嘟囔了一句。
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白辰在两个狱吏的陪同之下,沿着黑乎乎的廊道,小心翼翼走了进来。
现在是白天,可这里却黑得像傍晚一般,两个狱吏还得打着灯笼,为白辰照路。
酸臭的味道实在不好闻,白辰掩着鼻子,来到王统令所在的牢房外,站住了之后,说道:“那个谁,别硬撑着了,皇上有令,已将胡相国抄家拿办了。”
“什么?”
王统领立刻惊了。
他拖着脚镣,爬到栅栏边,双手紧紧抓着坚硬的栏杆,厉声道:“此事是为一人所为,和胡相国何干?与胡相国何干?”
他声音凄厉,再加上被打得实在太惨,几乎不成人样,这个样子,看上去,就好似一个厉鬼一般。
白辰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还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一颗心扑通乱跳。
好不容易稳住心神,白辰说道:“你别叫,这没有什么用。问你你又不肯说,皇上只好从胡相国那下手了。其实,不只是皇上,我也猜到了,你肯定是胡相国指使的,对不对?”
见对方张口欲辩,白辰又迅速说道:“诶,别急着辩解,这个事儿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你若是愿意从实招认,说出真相,或许还可以帮着胡相国脱罪。”
“胡相国,他有什么罪?”
“他罪可重了,皇上说,他暗自刺杀朝廷重臣,有蓄意谋反之心,将斩首弃市,株连九族。”
白辰在吓唬他,可王统领还真就被吓住了。

叮!时空管理局提醒您,由于时空错乱,您被卷入了时空漩涡中,当前处于大明世界。
想要回到原世界,您有以下两个选择:
选择一:为朱元璋献一百条毒计后,就能立刻返回原世界。
选择二:身为大明御史的你活到自然死亡,身体将被时空管理局送还到原世界(非自然死亡将永远留在大明世界)
都察院大堂。
望着周围陌生的古色典雅环境,白辰人傻了。
自己不就眯了一会儿午觉吗?
怎么一觉醒来,就穿越到了这大明世界?
自己招谁惹谁了?!
不过很快,白辰就冷静了下来。
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得想办法回到原世界!
时空管理局,给他提供了两个选择。
要么献一百条毒计给老朱,要么就在老朱手底下活到自然死。
看到后面这个选项时,白辰抽了抽嘴角,人有些麻。
在老朱手底下做官,那可做不安稳。
老朱前期都还有所收敛。
可等到马皇后一殡天,以及朱标的去世,他就彻底的性情大变了,动辄对官员抄家流放。
所以白辰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为老朱献上一百条毒计。
而且,还要赶在老朱性情大变之前。
待到功德圆满之时,自己就能顺利回家了。
虽然这其中可能有风险,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
另一边,甘露殿内。
“看看,看看,这群文官武将是越来越难管了!”
朱元璋啪的一下,将手中奏折扔在地上。
眼中的寒意简直能够滴水了。
一旁的马皇后见状,连忙上前安抚了起来。
“重八,他们都是随你出生入死的兄弟,能忍则忍,何必计较呢。”
面对马皇后的劝慰,朱元璋依旧深沉着个脸:
“你让咱怎么忍?”
“这胡惟庸是越来越大胆了,竟敢私底下与蓝玉这些骄兵悍将交好!”
“咱让他做中书左丞,统领百官,已经是莫大的殊荣了!”
“他现在倒好,都把手伸向军中了!”
“他眼里还有没有咱这个皇帝?”
只见朱元璋已然有些愠怒了,那双深邃的眸光,仿佛能摄人心魄!
眼见朱元璋如此,伺候在一旁的宫女们,也是默默的低下了头。
然而,作为朱元璋结发妻子的马皇后可一点都不惯着他。
她重新捡起扔在地上的奏折,扔在朱元璋身前的桌上,没好气道:
“现在知道眼里没你这皇帝了?当初杨宪那事,你干啥去了?”
“你就不能压压你那邪性?你还想得罪多少官员?”
“刘夫子也是因为那事,这段时日告病在家,许久都没去都察院上衙了,你难道不知道吗!”
一听到自家妹子的胳膊肘往外拐,朱元璋心头多少有些愠怒。
可眼前之人,毕竟是他最心疼的妹子。
没办法,朱元璋只能赔笑道:“哎唷,妹子,你这不是冤枉咱了吗,咱杀的都是贪官墨吏,清官可是一个都没动啊。”
“这样,咱这就去都察院瞧瞧,安抚下人心行不?”
“这还差不多。”马皇后嗔怪了一声,这才放心的让朱元璋离开了。
只是,朱元璋也是个老小子。
刚出大殿,就脸色阴沉了下来。
开什么玩笑?
自家媳妇儿胳膊肘往外拐,他可以忍。
刘伯温怕鸟尽弓藏,明哲保身他也可以忍。
可有一件事,他无法忍受。
那就是身为百官之首的胡惟庸,彻底暴露了他的野心,并将手伸向了兵权。
百官之首不仅能驾驭群臣,还能够统兵作战,有这样一个大权在握的臣子,那还要他这个朱皇帝作甚?
这种直接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存在,作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是最无法忍受的!
所以先前稳住马皇后是假,到都察院兴师问罪才是真!
文武官员相互勾结,可作为监察百官的都察院却没有半点动静,装聋作哑。
真当他朱元璋是好脾气?
......
很快,一袭玄色滚龙袍的朱元璋,就来到了都察院大堂。
并且,他以雷霆般的手段,迅速裁撤了一名左副都御史,以及两名右佥都御史!
其中一位佥都御史,更是被流放广西,终身不得进京!
霎时间,整个都察院内氛围凝重。
都怕自己成为了下一个被流放的目标。
当然了,他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因为老朱今日前来,就是要清理都察院,震慑藏在背后的刘伯温以及那群淮西党!
就见朱元璋再次把那双摄人心魄的目光,盯上了右都御史韩清。
而后,声音冰冷道:“韩清,你这个右都御史做的真清闲啊。”
“这些天,朝中发生了那么多事,你却充耳不闻,是真的把咱当傻子了?”
“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为朝廷做事,这样的官还留着作甚?”
“你今日不给咱一个解释,咱抄你家!”
韩清:“???”
韩清脑瓜子顿时嗡嗡作响,脸色煞白。
天哪!
自己不就是明哲保身,没有弹劾胡惟庸吗?这就要被抄家了?
朱元璋此举,就连一旁早有心理准备的白辰,都不免咂舌。
上来就抄家?老朱还真是一点没变啊。
等到以后马皇后去世,朱标薨了,他还不得成屠夫啊?
白辰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献毒计的选择。
就老朱这性子,自己就甭想挺到洪武三十一年了。
只是,无论是白辰亦或者是一众都察院御史,都没料到老朱只是唬他们的,没有想过真正抄家。
其真正目的,也是为了震慑一下这些只拿饷,不办事的督察御史。
眼看现场气氛凝重到了极点,顶头上司也即将面临被抄家的风险。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白辰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长吸了一口气,而后缓缓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此事不怪韩大人,是臣的主意。”
“是臣让韩大人这么做的。”
“哦?”朱元璋缓缓收回视线,旋即把那股摄人心魄的目光,又转加到了白辰身上。
见过抢着请功的,可没有见过抢着抄家的。
白辰这番顶罪操作,此刻在朱元璋眼里,已然是罪员一个了。
“你叫什么名字。”
白辰躬身行礼道:“微臣白辰,身居都察院监察御史一职。”
朱元璋闻言,当即冷哼道:“既然身为监察御史,你不会不知道督察御史的职责吧?”
“臣知道。”白辰抬起头,与朱元璋那冰冷的眸光对视,而后面不改色的缓缓道:“都察院立足之本,便是纠察百官,弹劾天下不法之事!”
“那朝堂官员相互抨击,文臣武将间相互勾结,你们都察院为何知情不奏?”朱元璋眼中的冷意,已然抑制不住。
一旁的韩清,也为白辰捏了把汗。
因为就皇帝这神情来看,不管待会儿白辰如何解释,估计都难逃其咎了。
现在,只祈祷有奇迹发生,亦或者是白辰一个人把罪扛了,不会波及到其他人。
“因为,臣认为此刻弹劾,还不是时候。”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白辰即将死定的时候,就见白辰眸光中闪过一缕坚定的锐芒,而后不急不慢的说道:
“臣有一计,能解陛下当下之忧!”
“不仅能够借刀杀人,还能让朝堂上的勋贵团体,离心离德,尽被陛下玩弄于股掌间!”
原本都准备挥动袖袍,叫锦衣卫把白辰拖下去的。
结果,朱元璋刚准备抬起的手臂,却蓦地停滞在了半空。
不仅能借刀杀人,还能让朝堂上那些令人头疼的朋党,离心离德?
如果此计能成,那确实为他老朱家解决了一件头疼的难题!
这诱惑,绝对不小!
不等朱元璋开口,一旁早已看清形势的韩清,连忙询问道:“何计?”
于是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白辰嘴角微扬,自信之色溢于言表。
“二桃杀三士!!”
唰!!
话落,整个都察院大堂内死一般的寂静,连彼此的呼吸声都能听见。

胡惟庸心说,这不是将我架在火上烤嘛?
你瞧蓝玉那眼珠子,直勾勾几乎都突出眼眶了,一班淮西武将,个个面有不平之色,显然是在为蓝玉觉得不值。
万一皇上在中间再拱几句火,以后,自己恐怕就将成为这些武将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别说将手伸进军队之中,能不被他们在背后暗算,就算侥幸了。
刘基倒是不怕,人家虽然为皇上夺得这锦绣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人家对功名利禄,视若粪土,早就清心寡欲,想入山修道了。
这嫉妒之火,怎么着,也烧不到刘伯温身上。
看来,皇上这一招,就是在将自己的军哪。
胡惟庸越想,心中越是不安。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老老实实在朱元璋面前伏首称臣,收起不轨之心,还可望得到皇帝暗中保护,避免被蓝玉那般人的嫉妒之火烧毁。
另一条路,那就是一条道走到黑,继续在暗中谋划,觊觎皇位。
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摆在胡惟庸面前的紧急问题,他得立刻做出决定。
眼珠一转,胡惟庸立刻有了主意。
他还是被权倾天下的诱惑蒙蔽了心,决定毫不犹豫,走第二条道了。
胡惟庸一甩朝服宽袖,走出臣班,向上躬身施礼:
“吾皇万岁,臣胡惟臣虽有从龙之功,却无倾天之劳,蒙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却又心中惶恐。”
“这不死铁券,臣受之有愧,惟愿陛下将其收回,臣方觉心安哪。”
朱元璋胡子一翘,笑眯眯瞅着胡惟庸,暗道:
“你现在就是一头上了鞍鞯的马,进了磨道的驴,想脱身,没那么容易。”
他开口道:
“怎么,爱卿,是觉得朕的赏赐,不能入你眼不成?觉得它太微薄了?不然,朕封你为一字并肩王,爱卿可否满意?”
这话说得,胡惟庸冷汗都下来了。
朱元璋这是真不给他退路呀!
咕咚,胡惟庸跪下了:
“臣该死,臣言语之间冒犯了陛下,臣有罪,臣罪该万死。可这不死铁券,臣实在不敢受。”
“哦?胡爱卿宁可犯下欺君之罪,也不愿受这铁券,这是为何?”
朱元璋说得和言悦色,眼中却是暗藏杀意。
胡惟庸瞧了一下白辰,眼中寒意甚盛,似有刀兵伏着。
胡惟庸心说:“好小子,你这个狗屁御史,敢阴我。等着吧,我胡惟庸会叫你知道,什么叫做班门弄斧。”
胡惟庸双手拱过头顶,朗声说道:
“臣以为,天下之事,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名器,亦不可轻假于人,须循矩而为。陛下奄有四方,为天下君,万民所望,个中道理,自会比臣下认识得更深。”
朱元章虽然也读了不少书,可他自马上得天下,并不能算作一个读书人。
对胡惟庸这种掉书袋一般的说话方式,很不感冒。
尤其是,胡惟庸也不是一个读书人,却用这种方式说话,令朱元璋不无反感。
“不知你说的,是什么道理?仔细说来,给朕听听。”
朱元璋两眼微眯,目泛冷光,显然很不开心。
胡惟庸并不理会,继续说道:
“臣以为,不死铁券赏给微臣,与朝廷典例不合,与国家法度有违。若是陛下自己定下了这一道旨,微臣不敢受。若是有他人为陛下谋划此旨,则此人必然心怀叵测,有置陛下于无礼之处之意,当诛此人以明令天下。”
这话说得,给朱元璋戴了一个高帽子,拍了一下这位开国之君的马屁,又顺便给朱元璋递了一把刀子,叫他杀了出主意的白辰。
朱元璋绝顶聪明,哪能不知道胡惟庸的意思?
他见胡惟庸拼了命不愿上套,反而将祸水东移,想借刀杀人,心中也不由得暗道:
“老胡这是和我真有二心了,此事,已然无法挽回。”
他心中已起了杀意,决定早晚将胡惟庸拿下,给朝廷和他朱氏子孙除掉一个绊脚石。
至于说,是否杀白辰,朱元璋并不在意。
杀也好,不杀也好,都没什么关系,一个小小的御史言官而已。但凡能对除了胡惟庸有用,一个小小白辰,是生是死,又算得了什么?
朱元璋藏有杀心,脸上却笑得愈发和蔼:
“胡爱卿,朕不瞒你,此事,是御史白辰所提,但是由朕决定。这么说来,你是铁了心,不受此券了?”
白辰没成想,老朱一开口,就将他卖了。
其实,他也知道,胡惟庸在朝廷中有卧底,肯定早就知道,此事和他有关。
但现在,朱元璋明着说出来,就叫他有点难办了。
“真不地道呀,就没有这么坑队友的。”
白辰瞬间想拂袖而去,离朱元璋远远的,再不掺和这些破事。
可又一想,这么做,只能叫自己留在这个世界中,无法返回现实。
没办法,只有待会在胡惟庸攻击他的时候,想办法自救了。
胡惟庸冷冷一笑,说道:
“白御史一夜之间,从一个小小御史,蹿升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此事,早已传出宫门,闹得街头巷议,满城风雨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
“朕岂是怕民间物议之人?无知愚民,信口雌黄,何须在意?”
胡惟庸跪下道:
“天下至难得者,民心也。小民虽然无知,然汇聚成众,亦不可轻视。此事皆因白御史而起,此人又暗藏祸心,使陛下给微臣非分之赏。臣以为,不杀白辰,不足以平民意,不杀白辰,不足以显陛下之英明呀。”
胡惟庸说得言辞恳切,白辰却听得胆战心惊。
他立刻出班,跪下禀道:
“启禀陛下,微臣所倡之议,完全出于公心,出于对江山社稷的爱护之意,出于对胡相国的崇敬之情,并无他意,请陛下明察。”
朱元璋微微一笑,心说:
“怕了?呵呵,有朕在,胡惟庸杀不了你。这胡惟庸拼了命想杀你,说明他内心之中,对你实在忌惮。白辰,你这个御史,朕保下了。”
胡惟庸越是忌惮,朱元璋越是喜欢。
他笑道:
“胡爱卿,你多虑了。白爱卿此议或许不当,可却能瞧出他虽年轻,却勇于任事,锐意进取。假以时日,他必将成为栋梁之材。对这种后进之才,当爱护而非戕伐。铁券之事可再议,杀白爱卿之事,不可再谈。”

马皇后倒是有这个意思,可白辰没什么想法。
对他而言,这只不过是一个副本世界,他希望早点完成系统任务,回到现实世界。
若是答应了马皇后,在这个世界娶一门亲,再有了小白辰......简直不敢想。
那还怎么回到现实世界?
马皇后那边,白辰也不好直接拒绝,只好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来委婉唐塞。
没想到,他这个敷衍了事的说辞,倒意外博得了马皇后好感,在朱元璋面前对白辰连声赞叹:
”想不到他小小年纪,有这般心胸,志存高远,实在难得呀。标儿有此人作伴,重八,我很放心,你呢?”
朱元璋当然也很放心。
这倒不是因为白辰拒绝了马皇后的提亲,而是因为,白辰主动说,愿将一半家产送与朝廷,充为军费。
白辰这么做,也是想为自己买一个保险。收了那么多礼物,就算朱元璋不闻不问,白辰心里终究觉得不踏实。
送出去一半,剩下来还有几十上百万两银子的宝物,不少了。
再说了,白辰觉得,朱元璋应该不会收。
现在是王朝初创时代,一切都在朝着向好向上的方向发展,万象更新,生机勃勃。朱元璋这种一代雄主,又怎么可能惦记白辰这个在他眼里,和小孩子一般的大本堂行走,手里那一点银两?
事实和白辰预料的一样,朱元璋嘉勉了他几句,并没有收这个银子。
到这会,白辰心里才算踏实了,觉得这个银子,总算属于他了。
第一天到大本堂上班,白辰和太子朱标来了个面对面。他发现,和霸气深沉,明察善断的皇上朱元璋比起来,太子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宅心仁厚,温润如玉。
白辰觉得,这也未免太奇怪了。朱元璋不用说了,那份霸气和狠毒,放眼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马皇后也堪称巾帼英豪,红袖堆里的英雄豪杰。可他们两个人的儿子,却谦谦有古君子之风,实在是咄咄怪事。
不过,朱标这个性格,倒是很合白辰之意。
和君子相处,如沐春风,这就是现在白辰的感觉。
老师宋濂,一代硕儒,见了白辰以后,两只眼睛就在白辰身上来回打量,弄得白辰暗自腹诽:硕儒怎么这个样子看人?跟贼人一般。
宋濂却是另一番心思。
早听说此子胆大妄为,却又聪明绝顶,就连刘基那样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恨不能亲自教之。
宋濂很想了解清楚,这个白辰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他记得,以前也曾见过尚为御史的白辰,当时也没有觉得,此子有何过人之处。
怎么一些日子不见就像脱胎换骨、改头换面了一般,和从前判若两人。
他不知道,现在这个白辰,和此前那个小御史,还真就不是一个人了。”见过夫子。”
白辰恭恭敬敬,深施了一礼。
宋濂手捻胡须,微微点头:”嗯,很好。”
他并没有说出谦逊之辞。所谓师道尊严,安然受弟子之礼,此之为一端。
直起身来,白辰送上见面礼,也称束脩。
尽管他现在是陪太子读书,那也是拜在了宋濂门下,得老老实实照着规矩来。
宋濂打眼一看,五千两银票,有些心惊:此子出手可真够阔绰。
可是宋夫子人品端方,不爱钱,见了银票以后,脸上连个笑模样都没有。
不喜欢?没关系。
白辰立刻拿出了第二个礼品:孤本《韩子论语注疏》。
据说,韩愈曾亲注《论语》,经年而成。可谁也没有见过这本书,后人只能从一些典籍之中的片言只语里,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宋濂也曾多方访求,一无所获。
没想到,现在在这里见到了它。
虽然这只是一本陈旧单薄的古书,卖相很不好,可宋夫子还是如获至宝。他狂喜不已,两只小眼睛里聚满了笑意,笑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好,好,好。”
宋夫子连说了三个”好”字,满意得不得了。
朱标见白辰轻而易举,便得到了宋夫子认可,除了开心之外,也有些惊讶和佩服,暗自心想:”看来父皇叫我视白辰为友,而不能以太子身份自矜,确实有道理。”
朱标虽贵为太子,可是想看到老师宋濂的一个笑脸,也并不容易。白辰只是和宋濂见面不到半个时辰,就能叫宋濂笑得合不拢嘴。这份能耐,朱标自问不如。
白辰初到大本堂,谈笑之间,便搞掂了夫子宋濂和太子朱标。接下来,其他人便自然而然传檄而定。
一众年轻才俊,世家子弟,个个和白辰交好。
不过也有例外。
民间秀士林言清,暗中称白辰为邀宠之臣,可充于伶人之列,而不可位于朝堂之上。原因呢,也很简单,白辰连《千字文》和《百家姓》都不会背诵,更遑论《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典籍了。”所谓滥竽充数者,白行走是之谓也。”
林言清摇头晃脑,和其他人说道。
有人将此言说于白辰听,言语之间,充满了不平之意。
白辰听了之后,却是淡然一笑,不以为然。
于是,有人赞白辰有度量,涵养不凡,有人却说白辰果盘是个草包,胸无点墨,所以不敢回应。
说实话,白辰对于这些古代典籍,确实不怎么熟悉,可要说他是个银样镴枪头,什么也不会,也确实冤枉了他。
白辰所学,皆是现代文化知识,和古代那套理论不是一回事。你叫他和大本堂那些人讲进化论,肯定惊世骇俗,保不齐被那些人当成疯子。
在天子理论深入人心的年代,他那些学问,基本上没什么用,除了科技知识。
但问题是,白辰理科知识并不专业,想攀科技树,树立个人威信,一时半会儿,也不太现实。
不过,白辰一点也不担心。
区区一个酸儒林言清,他还真没有放在心里。”小子,别太猖狂,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
白辰在心里盘算已定,立刻将自己关在了小屋里,挑灯夜战。当黎明到来的时候,白辰伸了一个懒腰,站起来,将笔一掷:”搞定。”

“我招,我说实话。”
王统领急忙叫道。
白辰好整以暇,笑吟吟看着在栅栏里挣扎的王统领,说道:“早点招,就不用受这个罪了嘛,何苦来哉。”
王统领咬了咬牙,带着切齿恨意,说道:“我愿招供,不是为了使自己免受惩罚,而只是为了不陷胡相国于重罪之中。你这个贼子......”
他突然暴喝了一声,吓了白辰一跳。
白辰赶紧向后退了两步,唯恐被王统领隔着栅栏伸出来的手抓到。
边上站着的狱吏见了,立刻挥刀就砍。
白辰连忙阻止:“别再伤他,听他招供。”
王统领再怎么武功无敌,现在也不过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野兽,焉能伤得了白辰?怕他何来,用不着再去伤他。
王统领连着喘了几口粗气,恶狠狠盯着白辰,红着眼睛叫道:“胡相国一心为国事操劳,你等小人为了一己私利,却在背后害他。我昨日刺杀你,一为胡相国鸣不平,二为天下人除贼,这便是实情。”
他剧烈咳嗽了一声,又道:“胡相国并无谋反之意,刺你之事,也出于我之本心,与胡相国无涉。”
白辰仔细观察了一下王统领的表情,觉得他说的是真心话。
他心想,看来,这倒是一个有几分公义和侠义心肠的硬汉子。只是可惜,他被那狡猾似狐狸的胡惟庸装在了套子里,受到了蒙蔽,忠奸不辨,好坏不分。
此人,倒也不急着杀,留下来,或许有用。
想到此,白辰脸色一变,正色道:“我将此话禀告皇上,你等众人,送他去好生医治,不可有误。”
几个狱吏虽然心中不解,可听到白辰将皇上两个字搬了出来,哪里还敢问个为什么?他们立刻安排人,将王统领转出牢房,送到医治。
白辰拿着王统领的口供,来见朱元璋。
朱元璋听知实情之后,叹道:“可惜一个铮铮铁汉,却误入了牢笼之中,可惜,可惜。没办法,错已铸成,只好将他付之狱吏,斩首示众了。”
白辰道:“此人杀不得。”
朱元璋问:“留他何用?”
白辰上前一步,道:“敲山震虎。皇上,您是否相信,胡相国真有谋反之心?”
朱元璋凝视细思,片刻之后,说道:“胡惟庸擅权专断,嚣张跋扈,朝野之间议论不断,只是现在真说他有反意,也有些武断。”
白辰又上前一步,问道:“那么皇上您觉得,胡相国将来是否会反?”
朱元璋微微摇头:“此事不好说,若照此下去,难保有一日,他不会生出异心,做事谋反之事来。”
白辰现在,已站在了朱元璋面前。若是其他臣子,一定会被朱元璋训斥一番,甚至有可能贬斥不用,或者下狱治罪。
可白辰不一样。
一来,他年纪甚轻,在朱元璋面前,跟个小孩子似的;二来,他心机甚深,深得朱元璋器重;三来,老朱觉得,这是个忠臣。
因此,他并未见怪,而是盯着白辰,想听一听,他怎么说。
白辰道:“胡相国才干超群,于治国理政而言,当属人中翘楚。像这样一个人才,若是能够抹去他心中的不平之意,反叛之心,羁靡而用之,实为陛下之幸,国家之幸。”
说实话,朱元璋也认为,胡惟庸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出将入相,这厮几乎都能胜任,也确实有两把刷子。
真将他杀了,少了一个治国能臣,说老朱不痛惜,那是不可能的。
若是能够像白辰所说,真能将这老胡管理得服服帖帖,叫他只知道专心做事,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可问题是,怎么办到这一点呢?
老胡此人,可不是一个善茬,不是什么善男信女,骨子里傲气而且狂妄。朱元璋觉得,想抹去他心中的那股邪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说说你的想法,看是否和朕想的一样。”
朱元璋说道。
白辰一听这个话,想立刻回一句:“不知陛下所想,是何办法?”
他觉得,现在朱元璋未必有什么好办法,可一直向他问计,老朱做为一个开国皇帝的自尊心,可能又有点受不了。
于是,就想用这一句话,给自己找回点面子。
他真问了,也就戳穿了老朱的这点小心思。触怒一个多疑猜忌而且以残酷著称的开国之君,可不是什么好事。
白辰迅速将这个想法抛在一边,老老实实回道:“陛下明鉴,微臣是这么想的:留着那个刺客,以敲山震虎,做为挟制胡相国的把柄。我想,有些把柄在手,以后胡相国定会夹着尾巴做人,唯恐皇上哪一天,突然发难。”
朱元璋仰头细思,片刻之后,笑眯眯说道:“嘿,你说今天这个事儿,还真是巧了。爱卿呀,你怎么总能和朕想到一块呢?”
“这个......微臣只是灯火之明,万岁您却是皓月之亮,微臣这点想法,怎么能和皇上您比呢?”
白辰说得异常谦逊。
朱元璋听了之后,很是开心,放声笑了起来。
屏风背后,一直在偷听的马皇后听了此话,也不由得暗自发笑:“好个油嘴的小子,真会说话。”
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白辰之所以留下王统领,一来,确实是为了敲一下胡惟庸,叫他知道,有个把柄被自己和老朱捏在手里,以后说话做事,可得注意点。
二来,他想将王统领留在身边,保护自己。
这朝堂之上,波谲云诡,说不定哪一天,不小心触到了谁的利益,就很可能又一次被人暗中对付。
有一个忠心耿耿、知恩图报,而又武艺超强的保镖留在身边,可增加不少安全系数。
当然了,像王统领这样的人,想收留他,只收人,不收心,那是不可能的。
得想办法将胡惟庸的真面目,揭露给他瞧,叫他知道,在胡惟庸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个被用来暗算忠良的工具。
正在琢磨着这个事情,白辰突然听朱元璋说道:“爱卿哪,朕觉得,你担任右都御史并不合适,想叫你另任一职,可否愿意?”